《新時代的消費力藍海——活力銀發人群消費需求趨勢研究》研究表示,在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中,銀發人口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結構性機會要素。一方麵,銀發人群將會持續擴增,60周歲及以上人口到2035年將繼續上漲至全國總人口的30%,彼時全國幾乎每三人中就有一位銀發者。另一方麵,新的銀發人群曆經中國改革開放的市場化紅利、接受了市場經濟熏陶,同時他們也享受到各項資產要素的增值紅利,具備更強的消費能力和意願[1]。到2050年,65歲或以上的人口預計將翻一番,超過16億。50-59歲的新銀發人群呈現更優越的經濟條件,但我國銀發人群整體經濟狀況穩定。
《銀發經濟藍皮書:中國銀發經濟發展報告(2024)》預測,目前我國銀發經濟規模在7萬億元左右,約占GDP的6%,到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有望達到30萬億元,占GDP的10%。未來進入“長壽時代”後,銀發經濟在GDP中的占比還將進一步增加[4]。
據定量調研結果,受訪銀發人群的個人退休金的月均平均數為4732元,而包含配偶薪金、以及保險、理財、房租等財產收入的家庭收入,其月均平均數達12259.5元,家庭年均收入約達14.7萬元。

數據來源:黑蟻資本2024活力銀發人群消費者調研
老年市場,有許多值得關注的理由。但是老人,卻少有人真正去好好關注。老人,不是一個消費力差的“下沉”市場。老人,是一個需求獨特的“差異化”市場[3]。
銀發經濟中,老年用戶,是那些最終會給你“花錢”的人。得做好用戶畫像,剖析他們的消費痛點和消費需求。活力銀發人群的消費需求釋放的核心變量並非在“老”,而在於“富有”和“閑暇”。建設銀發人群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安享生活,使他們能夠未病先養,保持健康狀態。
在人口老齡化的浪潮中,各個國家都將目光聚焦於老年食品的研究領域,力求滿足老年群體的營養需求。相較於發達國家,我國的老年營養保健食品市場仍處於發展階段。其產品類型主要有兩種:一類是保健食品,這類食品扮演著日常膳食營養素補充劑的角色,能夠精準地滿足老年人在特定營養素方麵的需求;另一類則是衝調糊粉類食品,它們的主要作用在於協助那些存在吞咽困難的老年人獲取人體每日必需的各類營養素,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營養供給與健康水平。
當下我國老年食品市場的產品種類較為匱乏,創新大多集中於營養補充範疇,在質地優化、感官塑造以及功能強化等關鍵方向上,鮮有創新成果湧現。部分老年特殊食品僅僅停留在實驗室研發階段,難以達成規模化生產的目標。
隨著物質及醫療條件提升,目前調研的銀發人群整體自評身體狀態較好,71%的銀發人群認為自己健康狀態還不錯,因此日常保養成為主要的健康需求。銀發人群對於自身身體健康扣分項主要集中在老年慢性疾病,例如三高、骨質疏鬆、睡眠及眼疲勞。為了維持身體在“最佳狀態”,銀發人群更注重日常長期的身體調理和維護,而非“病急求醫”。另外老年人因為消化吸收能力的減退以及機體功能的減退,更需關注骨骼健康、認知功能維護等,對鈣、維生素D、B族維生素等的需求增加[2]。

數據來源:黑蟻資本2024活力銀發人群消費者調研
新銀發人群子女健康意識的提升,也是帶動銀發人群的健康消費品質化、品牌化的核心驅動力。在田野調研中發現,由於自身缺少對產品的判斷力,銀發人群的保健品多數是通過90後的子女種草。
日常服用保健食品、滋補品是銀發人群主要的保養方式。本次定量和田野研究對象在保健食品消費的滲透率達到100%,整體來看38%的銀發人群共同使用中草藥類滋補品和西式保健品,34%的銀發人群絕大部分服用西式保健品,28%的銀發人群絕大部分服用中草藥類滋補品,他們普遍訴求西醫以精準補給,訴求中醫以漸進調養。從代際差異上來看,50-54歲人群中中西並用的占比較60-65歲人群顯著更高。西醫保健品中以下品類較為普遍,緩解三高的魚油、護理關節的氨糖鈣片、保護視力的葉黃素及複合維生素,品牌更多以海外進口為主;對於中式滋補品、藥食同源產品,目前較多出現有品類無品牌的階段,功效匹配和產地歸屬是主要選購邏輯,比如海參 - 青島 - 高蛋白,石斛 - 霍山 - 助消化,西洋參 - 加拿大 - 補氣血。

數據來源:黑蟻資本2024活力銀發人群消費者調研
琳琅滿目的適老保健品中,怎麽做出爆品呢?主要有三點:洞察剛需、挖掘痛點、符合認知。當你的用戶畫像足夠細,對應著能提供足夠細分的品類,那麽,就有機會補上供需錯配裏的那個“差”,就會是紅利所在。
首先要明確銀發人群的健康需求。目前,“三高”、改善認知功能、促進骨骼健康是老年群體重點關注的問題,也是市場潛力所在。
其次是運用先進技術進行產品質地改良。老年人普遍麵臨著牙齒脫落、咬合力減弱、唾液分泌減少、口腔肌肉力量不足以及協調協同能力下降等問題,因此需要改良食品質地。設計特殊用途的質地改良食品常見的技術可分為3類:一是使傳統膳食(如肉類、蔬菜和水果)變軟的傳統工藝,便於咀嚼和口腔加工;二是生產生物聚合物顆粒和微凝膠的技術,改變食品的流變性;三是利用電場、磁場等作用生產帶電微粒,在溶劑揮發時產生納米或微米顆粒等新型結構技術。改良食品質地的常見技術如高壓處理、酶解法、凍融法和輻照處理已被國外很多國家廣泛使用,如3D打印技術、微流體技術、靜電紡絲技術、靜電霧化技術等新型的結構技術已經逐漸成熟並應用於食品工業,這些技術也完全可以推廣應用於老年營養保健食品的生產。
再次,老年食品標準體係的完善與發展我國政府已製定並出台了一係列相關政策與標準,為老年食品行業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方向與有力的規範保障。盡管目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老年食品通則》的正式稿尚未發布,但得益於團體標準的靈活性和適應性,一係列老年營養保健食品團體標準如《易食食品》《老年營養食品通則》《適老營養補充品》《吞咽障礙膳食營養管理規範》等已經相繼出台,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參考。未來,我國老年食品標準體係將更加完善,為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更為明確和有力的指導與支持。
在老齡化不斷加劇和健康需求不斷細化的背景下,營養與質地研發雙管齊下,聚焦老年食品創新,為老年人帶去更多的福祉。
參考資料
1.https://www.cnfood.cn/article?id=1876955721247428610
2.新時代的消費力藍海——活力銀發人群消費需求趨勢研究
3.如果老年市場終將爆發,我們的機會在哪裏?
4.銀發經濟藍皮書:中國銀發經濟發展報告(2024)
來源:麻将网站食品研發創新服務中心,作者:Joyce,食品專業碩士,現從事食品法規與研發工作。圖片來源:創客貼會員。
提醒:文章僅供參考,如有不當,歡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讀者不應該在缺乏具體的專業建議的情況下,擅自根據文章內容采取行動,因此導致的損失,本運營方不負責。如文章涉及侵權或不願我平台發布,請聯係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