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配方怎樣保密?過於保密,又不便於工作,或是增加勞動力;不管吧,人員流動大,易泄露。今天學習一下食品論壇網友分享的配方管理方案。
表1 配方管理方案

網友討論:
· 保密性第一,溝通還要保證,確實不容易作到啊!!!
· 隻要有人涉及,就很難保密~~~都受不了錢的誘惑~~
· 很不錯,但是一般的中小企業難做到啊!!!
· 配方管理其實也很簡單,在整個配方形成後或在研發過程中進行配方審核以及審批製度。首先對所選配方中添加劑作為研發人員先進行核對國標以及相關標準,即自查,之後提交標準或規範室人員在進行審核(在審核表中),通過後再將具體準確配方(使用比例)和審核表一起提交總工審批(審批表)。這樣最後將審核以及審批表交由配方管理人員進行保管並將具體配方複印一份交由配料人員進行配料而且進行登記交接手術。
· 小企業的配方在老板或老板親信的手中,大企業就要靠管理了。
· 配方不隻要保密,還要從技術方麵考慮
· 配方保密很難控製,尤其是生產配料的管理,管理太嚴格,財務不能監控,而且一旦產品出了問題,懷疑配料錯誤往往很難取得證據。
· 配方現在很容易找啊,所以也不顯得那麽神秘了。關鍵是流程上的控製。
· 不同的產品不同的企業方案不一樣,這兩種是比較集中和實用的。還不夠具體,我們公司沒有上計算機軟件控製投料,全是人工,費力,還不好控製。
· 第二種還行,第一種在產品溯源這塊怎麽做呢,技術部門檢查的時候不好過吧。
· 用第二種方案好一些,公司可以成立一個配料中心,將配料運送到車間。配料中心隻配小料及關鍵用料,其餘車間配。
· 小企業做起來缺失很有難度,因為保密性問題經常和生產導致矛盾!
· 兩個觀點,第一,這兩種配方管理方式各有所取之處,其實大部分公司都是這兩種方式並存,關鍵還是要看執行的怎麽樣。第二,其實具體配方真的不向大家想象的那麽重要,因為一個配方的出現,是和很多方麵的工作一起完成的,原料采購標準、生產工藝,研發目的等等,僅僅隻是透露一個配方,威脅其實並不是很大。
· 通用材料由配料室來稱量,部分可以單獨複配的小料複合在一起,將複合後原料原料編號後進入生產車間,車間再由配料室按編號的數量來稱量,這樣就可以很好達到保密的效果。這種辦法較實用。
· 我們公司配料是分開,兩名配料員各配一部分,由研發人員審核。
· 第一種適合原料不是很多的配方,不然不太好管理;第二種適合原料很多的配方,而且風味受很多因素影響,即使配方外泄,別人也不一定仿做得出來。
· 配方管理應該是一個係統管理,從項目的開始到項目結束,然後進入產品運作都是需要的。
· 配方除了代碼、人員,高層也應該對參與重要的配方的管理。根據配方的重要性不同采取的保密等級也不同。
· 基本思路可以,第一種編號在大企業品種多容易出問題,編來編去容易弄混製造質量事件。第2種大部分企業在采用,也有不妥之處。複配的物料不好保存,他的規格和生產很難統一口徑。
· 第二種還行,第一種在產品溯源這塊怎麽做呢,技術部門檢查的時候不好過吧!
· 我們對配方實行分段式管理,主原料由車間掌握,配料室掌握輔料;在配料室內部也實行分段式管理,重要輔料由一部分人掌握,其餘輔料由另外一些人掌握,對於香精實行編號管理。
· 第一種方式確實有些難度,可行性不高,而且很麻煩,不好控製;第二種配方分為大批料和小批料,大批的在配料室配,小批的分成兩份,讓兩個人分開稱量,合起來在用,其中一個人最好就是研發人員,這樣就很保密了。
· 配方管理很重要,至於方式,不同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也可以使用不同的配方管理方案,不需要一成不變。配方管理的作用是杜絕或減少無關人員涉及配方,以防有意和無意中的泄露,隻要能達到這個目的,任何合理的管理方案都是可以的。樓主的方案是很基礎的兩種方法,可以結合、組合使用,也可以單獨使用,例外編號和編碼是有區別的,編碼更合適記憶和溝通交流。
圖1 某公司配方管理流程舉例

來源:食品論壇網友“zqchen5188”,未經授權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圖片來源:創客貼會員。
提醒:文章僅供參考,如有不當,歡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讀者不應該在缺乏具體的專業建議的情況下,擅自根據文章內容采取行動,因此導致的損失,本運營方不負責。如文章涉及侵權或不願我平台發布,請聯係處理。
